财政发力带动社融持续改善 降准可能性仍然较高
来源:转载自第一财经 发布:2023-11-14
11月13日,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,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.1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2.33万亿元;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.85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。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.49万亿元,同比多增1.68万亿元;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,同比多增1058亿元。
近一段时间,在基本面弱修复预期尚未出现明显反转,而前期稳增长、宽财政工具已较多落地的环境下,货币领域加码预期逐渐升温。
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,将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。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,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
展望后续,多位专家预计,结构性政策工具加码领域的信贷投放将得到强化,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取向维持的确定性仍然较高。
“居民弱、企业强”格局重现
“10月是传统信贷小月,从2019~2022年间看,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占9月份增量比重约为三分之一。总体而言,10月无论是社融增量还是人民贷款增量都实现同比多增,基本符合预期。”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。
数据显示,10月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,同比多增537亿元,主要贡献来自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,分别增加3828亿元、3176亿元;而住户贷款减少346亿元,同比多减少166亿元,住户贷款减少主要拖累项是短期贷款(减少1053亿元),主要贡献来自中长期贷款(增加707亿元)。
与9月份有所不同的是,信贷增长“居民弱、企业强”的格局重现。不过,在9月住户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14亿元的情况下,10月住户中长期贷款继续实现同比多增375亿元。
董希淼认为,这初步显示,前期房地产政策调整优化的效果开始显现,居民住房消费有所企稳。
光大银行(2.940, 0.01, 0.34%)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,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,一定程度反映出楼市销售端在企稳回暖,居民对楼市预期在逐步改善。预计随着国内经济保持修复态势,稳楼市政策效果会进一步显现,房地产修复趋势乐观,但分歧可能在复苏节奏上。
从企业端来看,10月企(事)业单位贷款同比增加537亿元,环比减少1.17万亿元,依然为信贷投放的主力。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,同比分别变动73亿元、-795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,企业短贷同比小幅少减的情况下,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271亿元。市场分析称,这与月内票据利率的持续下行相印证,显示银行存在票据冲量现象。
中国民生银行(3.850, 0.03, 0.79%)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,一方面,9月季末对公信贷投放强度较高,10月作为信贷小月,对应投放节奏季节性放缓。另一方面,受“双节”工作日减少等因素影响,10月官方制造业PMI结束四连升态势,再度回落至49.5%的收缩区间,产需指数在9月较高基数上均有回落,企业新增融资需求减少。
温彬预计,后续,随着增发国债和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,预计11~12月PMI将重回荣枯线上方,地方化债推进也有助于稳投资、稳信心,带动实体融资需求继续改善。
社融增速反弹
值得注意的是,在政府债供给放量拉动下,存量社融同比增速由上月的9%反弹回升至9.3%。
央行数据显示,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.85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。其中,政府债券净融资1.56万亿元,同比多1.28万亿元。
温彬表示,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密集发行,月内累计发行规模超万亿元,带动当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触及1.56万亿元的年内峰值,且受去年低基数效应影响,同比大幅多增1.28万亿元,对社融增速形成明显拉动。后续来看,伴随万亿国债增发且将在2023年内全部完成,预计11月与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均将超过万亿元水平,继续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。
周茂华认为,从金融数据释放的信号来看,目前我国经济恢复仍需要宏观政策支持,信贷、社融数据略强于季节性,宏观政策效果有望持续释放。
降准仍可期
数据还显示,10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10.3%,增速与上月持平,较上年同期低1.5个百分点。
狭义货币(M1)方面,10月末同比增长1.9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.2个和3.9个百分点。
业内专家认为,M2与M1之间剪刀差较上月进一步扩大,反映出资金活化效率偏低,当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尚需恢复。
而此前出炉的通胀和进出口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。10月CPI同比年内第二度回落至负值,进而导致当下的实际利率回升至年内高位。
在市场分析看来,通胀转负推升实际利率,降成本诉求下央行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仍可期待。
中信证券(22.380, 0.09, 0.40%)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,在降成本诉求较强的环境下,预计后续央行降准可能性仍然较高。
光大证券(16.940, 0.05, 0.30%)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,考虑到下一阶段政府债发行、信贷投放、MLF(中期借贷便利)集中到期等扰动项仍存在较高不确定性,资金偏紧背景下,降准频次提高的概率在上升。同时,考虑到汇率阶段性企稳,对内部货币政策制约因素将减弱,预计下次降准时间或有提前。
周茂华也预计,年底前资金面扰动因素较多,加强跨周期调节、加强实体经济薄弱环节、重点支持新兴领域等,央行年底前后出台降准、结构性工具的可能性仍在。
温彬认为,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下,“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”五大领域以及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、城中村改造、保障房建设“三大工程”等方面的贷款投放质效有望延续,结构性政策工具加码领域的信贷投放将得到强化,并在优化新增贷款投向的过程中,进一步盘活存量贷款、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,以稳定和支撑经济增长。
转载自第一财经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负责人删除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